起源与文化背景
剑道(日本)与中国剑术的起源: 日本剑道源自传统剑术(剣術),是武士阶层在实战中发展出的刀剑格斗技艺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本刀于平安时代形成独特风格,各种流派剑术在战国江户时期繁荣 (剑道的历史|全面介绍剑道从平安时代到 2025 年约 1000 年的历史! | 外国人和贵宾的娱乐和款待:MOTENAS JAPAN)。19世纪末,日本将传统剑术竞技化,形成现代剑道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本剑道既包含“剑”的技艺,也强调“道”的精神内涵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武士阶层推崇忠诚、勇猛、荣誉等武士道精神,这些品格融入剑道文化之中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据日本方面记载,剑术技艺可能在一千多年前由中国传入,对日本早期剑文化产生影响 (剑道的历史- 剑道- 走近孩子- 日本儿童网 - Web-Japan.org)。相比之下,中国剑术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中国自古将剑视为“百兵之君”,既用于实战亦融入礼仪和文化。中国没有独立的“剑道”概念,剑术往往作为武术(武艺)的一部分传承,各门派均传授剑法 (中国剑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儒家尚武六艺中就包括“射御”,虽未明列剑术,但剑在中国历代军事和侠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茶道(日本)与中国茶艺的起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上古传说时代神农氏就尝百草得茶,茶树栽培和饮用史已数千年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唐代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础,宋代兴行点茶斗茶之风,明代普及散茶冲泡之法,为后世茶艺奠基。日本的茶道渊源直接来自中国:禅宗和尚于宋元时期将茶叶和饮茶法带到日本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镰仓时代荣西等将禅茶习俗传入,日本武士和僧侣开始饮茶修行。到16世纪,茶人大成千利休等人在禅宗思想指导下结合日本美学,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茶道(茶の湯/茶汤)文化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日本茶道注入了本土的侘寂美学与武家礼法,形成了完备的仪式体系。而中国茶艺在明清之后发展出不同流派,如功夫茶、盖碗茶等,更偏向品茗技艺和闲雅情趣,未形成像日本那样统一规范的仪式体系,但底蕴同样深厚。
弓道(日本)与中国射艺的起源: 弓箭是人类最古老的武器技艺之一。中国传统射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六艺”中射被列为君子必修科目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周朝贵族定期举行“射礼”,以射箭比试来展现礼仪和德行,孔子本人也是射艺教师,提倡通过射箭修身养德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此后的历代,中国弓箭术在军事(步射、骑射、床弩等)、狩猎和科举武举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的弓术同样源自古代狩猎和战争需要。考古表明,日本弓在绳文/弥生时代已出现,平安末期武士阶层掌权后,弓术教育兴起,12世纪出现最早的弓术流派(如逸见流) (Kyūdō - Wikipedia)。镰仓时期大贵族小笠原氏等制定了骑射礼法“流镝马”,奠定了日本弓术的礼仪规范。日本的“弓道”一词在1919年才正式采用,用以将传统弓术体系化、教育化 (Kyūdō - Wikipedia) (Kyūdō - Wikipedia)。总体而言,中国射艺更早融入礼教和军事体系,日本弓术在武士道背景下独立发展,但两国古代都强调射箭的礼仪意义(中国有射礼、日本有骑射仪式)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技艺形式与仪式流程的差异
剑道 vs. 中国剑术: 日本剑道在形式上是一种竞技化的体育武道,有明确定义的装备和比赛规则。剑道使用竹剑(shinai)作为练习武器,穿戴护具(面、胴、垂、甲手)以保护头、躯干、手腕等部位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练习和比赛时,双方以立姿对决,高喊气合,按照既定礼仪开赛,以劈击对方有效部位(头、腕、腹)得分判胜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剑道训练包括形式化的基本功、假想敌练习,以及双人对打(组手)、比赛等,讲究气剣体一致,注重瞬间的攻击节奏和力度。其技术以两手握刀直线劈刺为主,讲究“一击必杀”的果断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相比之下,中国剑术多使用双刃直剑(或单刃刀)真武器练习,不穿戴铠甲护具(历史上部分兵器格斗有甲胄但民间剑术多以灵活见长)。中国剑术注重套路(套招、剑法套路)的练习和演练,讲究身法步法与剑法配合的连贯性和优美性。例如太极剑、武当剑等以缓慢连绵、以柔克刚的动作闻名 (Chinese swordsmanship - Wikipedia) (Chinese swordsmanship - Wikipedia);又如少林等门派剑术则刚劲利落。传统中国剑术训练很少直接对抗实战演练,更多以切磋比试或表演形式存在,现代则常见于武术套路比赛。剑道的比赛制度和段位体系在中国剑术中并不存在,中国剑术更少竞技而偏重表演技艺和实战应用相结合。两者仪式上差异明显:剑道有严格的礼法(如比赛前后的礼、进出场的鞠躬)、统一的服装和寒暄;中国剑术则没有统一仪式,一般在演练前后向师长或对手抱拳行礼,形式相对简朴随意。
比较要点:日本剑道 vs. 中国剑术
| 要素 | 日本剑道 | 中国剑术 | | — | — | — | | 技艺载体 | 以竹剑代替真刀,穿护具防护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以日本刀法为基础的双手劈砍技术 | 以真剑(双刃剑)或刀练习,无护具;单手持剑为主,剑法刚柔并济、刺砍并重 | | 训练形式 | 套路形(形)和实战对打并重;有道场教学、段位晋升和正式比赛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以套路演练为主,师徒传承;鲜有竞技比赛,更多用于武术表演或自我修炼 | | 动作风格 | 强调正面冲击,一击制胜;目标集中头、腕、腹等要害部位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强调灵活多变,剑走游龙;讲究以柔克刚、以巧制胜,注重剑势优美流畅 | | 礼仪规范 | 赛前赛后鞠躬、请礼,道场规矩严格;精神集中、气势恢宏 | 传统礼仪随师承而异,一般抱拳行礼致意;重视武德礼让但无统一程式 |
茶道 vs. 中国茶艺: 日本茶道(茶汤)以高度仪式化、规范化著称。一般在专门的茶室(茶室)进行,有严格的动线和秩序:主人提前布置茶室(挂轴、花道)、准备茶具和炭火;宾客依次入室,行跪拜礼,赏析茶室陈设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正式茶会依循点茶之仪的步骤:主人洗涤茶碗、取茶入茶碗,以茶筅(竹制茶刷)点泡抹茶,奉茶于客;客人双手接过茶碗,旋转碗身细啜,欣赏茶汤颜色香气,饮毕擦拭并感恩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整个过程讲究缓慢而专注,每个动作都有定式,体现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日本茶道注重简素之美,茶室陈设朴素,器物多采用天然素雅的质地,追求“侘寂”美学(不完美的质朴之美)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反观中国茶艺,形式更为多样和灵活,并无全国统一的“仪式”。以流行的功夫茶为例,一般在茶席或茶桌上进行,席上摆放茶壶(如宜兴紫砂壶)或盖碗、茶海、公道杯、品茗杯等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主人烫杯温壶、投茶、洗茶(水润茶叶后弃去第一道水),然后按茶性冲泡,分茶入杯,请客品尝。中国茶艺讲究随性与妙趣,主人与宾客品茶过程中往往交谈论茶,气氛悠闲欢愉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茶艺注重技艺的灵活运用,如水温掌控、冲泡时间、茶汤分斟等,以充分体现茶叶的色香味。器物方面,中国茶具种类繁多且精美:从青瓷、白瓷的盖碗到紫砂壶,各具功能与审美,常富有书画篆刻等装饰,体现主人的品位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总体而言,日本茶道是定式美,追求仪轨的庄重和静谧;中国茶艺是写意美,重在因茶施艺、因人而异的品饮体验。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中国茶艺更注重泡茶技艺的灵活性和品茶的社交情趣。图为茶艺师以盖碗冲泡茶叶,与宾客共享品茗时光,氛围雅致而轻松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茶席上的器具讲究功能与美感并重,既方便操作又赏心悦目。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日本茶道追求仪式的严格和内在的静谧。图为和服茶人正在茶室中奉茶给宾客,一举一动皆遵循古法,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茶室布置极简,旨在让参与者放下俗虑,在品茶中体悟禅意。
比较要点:日本茶道 vs. 中国茶艺
| 要素 | 日本茶道(茗汤) | 中国茶艺 | | — | — | — | | 起源 | 受禅宗影响,由宋代茶礼演变,16世纪形成定型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 | 本土发展,唐宋奠基,明清普及冲泡法,各地形式多样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 | | 仪式流程 | 仪式严格:席间守静,动作缓慢有序,一招一式按茶道规矩进行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 过程灵活:主人按茶性冲泡,宾主互动随和,可交谈品评,步骤因人因茶而异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 | 审美风格 | 侘寂之美:器具简朴自然,追求不完美之幽玄;茶室幽静,陈设极简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 雅逸之美:器具精巧多样,寓意丰富;环境或古色古香或闲适自如,重在展现茶趣和人情味 | | 精神内涵 | 茶禅一味:强调主人与宾客的和敬,专注当下一期一会的珍重感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 品茗怡情:以茶会友,崇尚“茶徳”(廉、美、和、敬)与闲适静思并重,礼仪相对自由 |
弓道 vs. 中国射艺: 日本弓道的技法和礼法经过数百年演变,形成独特的射箭流程。现代弓道通常在室内靶场或露天射场练习,射手身穿弓道服,跪坐(或立姿)射箭。一套标准射法被称为射法八节(射法八个步骤):举弓、拉弓、会(满弓瞄准)、离(放箭)等,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姿势要领 (Kyūdō - Wikipedia)。弓道所用之和弓(Yumi)长达两米以上,非对称结构,射手左手执弓下部,右手戴鹿革三指手套(鸢手)勾弦,以拇指扣弦方法拉弓 (Kyūdō - Wikipedia)。射箭时讲究身心合一、静中有动,许多流派要求射手在放箭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姿势不动,以示对射艺的敬重和心力控制。传统弓道还保留了一些礼法,如射手入场先向靶场行礼,射艺演武(如奉纳射箭)时全过程配合音乐和口令,场面庄重。反观中国传统射艺,在古代应用领域更广,包括步射、骑射、弩射等,因情境不同流程亦不同。以步射为例,古典射礼要求射手着礼服,在射亭上奏乐中开弓射礼箭,以姿势端正、中礼为重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但在军中或民间,射箭练习相对简便:弓手立姿开弓射向靶标即可。中国弓以复合反曲弓为主(宋元以降亦有强力弓弩),射法上多用拇指扣弦(蒙式也有食指钩弦),讲究“三点一线”的瞄准和放箭时机的掌控。清代以前中国亦有射箭比赛和考核,比如武举考试中的“射箭科目”,但其程序没有日本弓道那般宗教仪式化。技法上,日本弓道射程较近(一般28米靶),更强调形式与心性;中国传统箭术射程可远可近(古有射柳、射天鹅之试),更注重实用精准。装备上,日本和弓体型长且握把偏下,而中国弓通常对称反曲便于骑射。总体而言,日本弓道作为“道”,其训练过程本身带有仪式感和修炼意味;中国射艺历来偏重实战技能培养,虽然也讲礼仪但不刻意营造仪式氛围。
比较要点:日本弓道 vs. 中国射艺
| 要素 | 日本弓道 | 中国射艺 | | — | — | — | | 技法体系 | 定式化的射法八节:从持弓到放箭,每步规范严谨 (Kyūdō - Wikipedia);偏重姿式与心性的统一 | 技法多样:步射、骑射、静射、连发等,根据战猎需要训练;以命中和熟练为重 | | 器械装备 | 和弓(长弓)非对称结构,左手持弓下三分之一处 (Kyūdō - Wikipedia);箭矢较长,戴皮手套拇指扣弦拉弓 | 传统反曲弓对称或略非对称;箭矢依用途多样,戴拇指套或不戴,亦用角弓、弩机等辅助 | | 仪式礼法 | 射前后鞠躬行礼,射艺演示常伴口令和音乐,讲究“残心”(放箭后心神不散) | 古代有射礼等Formal场合;一般练射礼节朴素,重礼仪但无固定程式,重在“不失礼”即可 | | 精神追求 | 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道”,追求心静体正,发箭时“一射一生”,美学上讲究真善美合一 (Kyūdō - Wikipedia) (Kyūdō - Wikipedia) | 传统上视为君子六艺之一,寓教于射,孔子强调射箭贵在态度谦和而不争强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现代更多作为体育和文化传承,重振民族精神 |
精神内核与哲学内涵
“道”的观念: 日本的“剑道”“茶道”“弓道”皆体现出“道”的观念,即通过某种技艺的修炼来磨炼人格和精神。这一概念深受中国哲学影响,又有日本本土阐释。以剑道为例,“剑”代表技艺,“道”代表精神修为,两者并重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剑道不仅教人剑术,更强调培养沉着、克己、毅力等精神力量,通过长年习练使人心境如止水,以应对人生之危机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茶道中,“道”体现为茶禅一味的人生哲学——在泡茶奉茶的过程中体悟禅机,修炼主人和宾客的心性,追求一期一会的珍惜和当下的觉知。弓道则以心射为理想,讲究“射人先射己”,即先修正自身心态,再求射中目标。据弓道理念,唯有达到真・善・美(真诚、善意、美感)的境界,箭术才能臻于完美 (Kyūdō - Wikipedia)。这些“道”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交织:一方面,日本武道受禅宗和道教“心性修炼”影响,将技艺提升到哲学层次;另一方面,又融入儒家礼仪教化,使“道”包含伦理规范(如礼敬师长、以和为贵)。中国自身的“道”文化源远流长,“茶道”一词虽多用于日本,但中国也有以“茶德”“茶禅”称道茶精神的说法;“武术”虽少直接称“武道”,但其内在亦有道的追求,如太极拳论中提到的以武悟道等。因此,中日皆重视通过技艺修身,不过表达形式有所不同:日本更倾向于将各项传统技艺升华为独立的“道”,并构筑完整的精神纲领;中国则往往将哲理蕴含在技艺之中,而不刻意命名为道,却同样追求天人合一、技道相通的境界。
武道精神与儒释道思想: 日本的武道精神直接承继武士道,以勇敢、礼节、名誉、克己为核心价值。在剑道和弓道的练习中,武士道的精神规范依然可见。例如,练剑道要求以礼始终,尊重对手,胜不骄败不馁,这与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颇为契合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同时,武道又强调精神集中和心悟,这里面渗透了禅宗“不动心”“无念无想”的思想影子。茶道的“四规”(和敬清寂)直接来源于禅的理念:和敬对应儒家的礼让仁厚,清寂则有道家出尘之境和佛家空寂之趣。可以说,日本在中世以后形成的诸“道”,是将儒家的礼仪教化、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禅修融为一体,再加上本土武士阶层的尚武品格,熔炼出的独特精神文化。例如剑道里常引用“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弱胜强、柔克刚”的格言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这些语句源自中国兵法和道家哲学,用来说明剑道中的精神智慧。中国方面,剑术和武术虽然不特别称“道”,但自古崇尚武德。习武者被要求“未曾习武先修德”,强调整个人品行修养,如宽容、忍耐、坚毅、尊师重道、仁义谦诚等皆为武德要旨 (武术精神就是中国人的气质!_武艺_中华_仁义 - 搜狐)。这些美德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将习武与修德相辅相成。同时,道家和佛家思想也渗入武术流派:如太极剑讲究阴阳调和、以柔克刚,是道家哲学的体现 (Chinese swordsmanship - Wikipedia);少林武术注重禅拳合一,则体现佛家禅理。茶文化中,中国历代文人赋予品茶活动丰富的哲学意味,所谓“茶禅一味”本是中国禅宗语,也指品茶能助人悟道。儒家则把敬茶待客视为礼仪教化的一部分。可见中日两国在武艺茶艺中融入哲学的方式有所差异:日本倾向于通过固定的仪轨和格言来明确阐述其精神纲领,让参与者在遵循规范中体会精神提升;中国则更强调在灵活实践中领会涵养内在的哲思,不刻板强调形式,但境界上追求相似的人格陶冶与超越。
现代发展与传承
日本剑道、茶道、弓道在当代: 二战后,日本对传统“道”文化进行了非军事化和大众化的重塑。剑道在战前一度被纳入学校军训,战后曾被禁止,1950年代以体育竞技形式复兴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如今剑道在日本广为普及,学校有剑道社团,警察机关将其列为训练科目之一,并定期举办全日本剑道大会、世界剑道锦标赛等赛事。茶道方面,经过明治以来的教育推广,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现代日本有大型茶道流派(如表千家、裏千家等)致力于茶道教学,每年举行全国茶会、茶道大会,并作为待客之礼在外交文化交流中展示。茶道还走入日常,日本不少高中大学有茶道部,年轻人通过练习茶道来学习礼仪和沉静身心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弓道在当代日本既是一项传统技艺又是体育项目,全国有上百万人练习。日本各地保留了古老的骑射节(日光东照宫的流镝马等),同时学校和社会弓道场也定期举办段位审查和比赛。据统计,弓道现有十几万注册爱好者,并在欧美等地通过国际弓道联盟传播 (Kyūdō - Wikipedia) (Kyūdō - Wikipedia)。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积极将剑道、茶道、弓道等作为文化软实力输出,在海外开设道场、茶室,培训师资。例如,剑道和弓道已传播到数十个国家,许多外国习练者通过这些武道体会日本文化之精髓。
中国剑术、茶艺、射艺在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传统武术主要以表演和竞技套路形式存在,剑术作为武术项目之一得到一定传承与改编。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武术被整理为竞赛套路,剑术有规定套路在国内外比赛中展示。但传统剑术的实战一脉一度式微。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部分民间武馆和武术爱好者开始重拾古传剑法,注重剑术的技击和文化内涵兼修。一些电视剧和文化活动(如古装剑舞表演)也激发了公众对剑术的兴趣。在茶文化方面,现代中国重新审视自身茶传统,出现了“重建茶道”的呼声。虽然中国未形成统一的茶道流派,但茶艺师职业的兴起和茶文化节的流行,表明茶文化在当代的繁荣。各地兴办茶馆、茶艺培训班,高校设立茶学或茶文化课程,推广鉴赏茶叶和茶艺表演。2008年起,中国陆续将功夫茶艺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彰显中国茶文化蕴含的谦逊、和谐、尊重等价值观 (China’s 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dded to UNESCO list of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Global Times)。射艺方面,传统弓箭在清末民初一度断代,但21世纪出现中国传统弓箭运动复兴潮。弓箭制作技艺得到恢复,民间射箭社群活跃,在一些地区举办传统射箭比赛和表演(如清明射柳、少数民族射箭节等)。一些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开设了传统弓射课程,爱好者既有年长者也不乏青年人。与此同时,中国在奥运反曲弓和射击运动上屡创佳绩,虽然那属现代竞技范畴,但传统射艺的精神(专注、沉稳)在其中亦有体现。总体而言,中国更多通过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传承传统技艺:茶艺融入大众饮食文化和养生时尚,武术剑术借力影视传媒和旅游演出走向世界,射艺结合民族节庆和体育运动重获新生。而日本倾向于以保存原貌、师承有序的社团活动来延续“道”文化,使之既保持仪轨又能适应时代需求。两国在教育体系中也有所不同:日本把武道、茶道纳入正规或课外教育,让年轻一代在实践中继承;中国则更多通过兴趣培训和社会文化活动让公众参与传统技艺的学习。随着全球文化交流加深,中日双方也在相互借鉴:日本茶道界关注中国茶叶和泡茶法以丰富自流;中国的茶人和武术家也参考日本在规范化传承上的经验。可以预见,这些源自中日悠久文明的“道”与“艺”,将在现代社会中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又服务于当今的教育、健康和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
Gao Ge (202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Proceedings of ICLCCS 202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Atlantis Press).
-
Global Times. China’s 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dded to UNESCO list of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a’s 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dded to UNESCO list of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Global Times).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ulture - FONG‘S TEA).
-
维基百科:《劍道》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剑道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本劍術》 (日本剑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中國武術》相关词条 (武术精神就是中国人的气质!_武艺_中华_仁义 - 搜狐)等.
-
Wikipedia: Chinese archery (Chinese archery - Wikipedia); Kyūdō (Kyūdō - Wikipedia) (Kyūdō - Wikipedia).
-
Web Japan Kids: 剑道的历史(中国版) (剑道的历史- 剑道- 走近孩子- 日本儿童网 - Web-Japan.org).